作为昔日“揽储利器”的大额存单股票每日买入好的时间点,在银行净息差收窄等因素影响下逐渐黯然失色。
“现在没有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了,只有存款类产品。”4月12日,在北京某银行支行工作的小媛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说道,“之前大额存单利率较高,但现在大额存单利率也与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一样,也就不怎么推荐了。”
由于大额存单利率优势甚微,因此有商业银行选择不再发售新的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。
其中,在招商银行APP中“大额存单”栏目下,已经查询不到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相关信息。
此外,在本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了解到,目前国有银行依然有3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发售,利率均为2.35%;极少部分股份制银行可转让的3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利率可达2.6%,而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几乎不见踪迹。
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,近年来银行下调定存利率、压缩调整大额存单,旨在减少定期存款负债成本,以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。“目前看,银行体系定期存款负债占比仍明显高于常年水平。”
长期限大额存单产品停发
“去年下半年就没有3年期的大额存单了,5年期比这时间还早就停售了。”招商银行(下称“招行”)东城支行某理财经理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现在存款利率整体呈下调趋势,一般规模较大的银行不会发售太长期限的大额存单。
随后《华夏时报》记者登录招行APP发现,在“大额存单”栏目下,在售的20万元起存只有1个月、3个月、6个月、1年期和2年期这5种产品,利率在1.65%-2.15%之间;5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产品则仅有6个月和2年期的,利率在1.9%-2.15%之间。
而在转让专区,则可以查看到3年期到期付息的大额存单产品,利率从2.12%-2.26%不等。
“最近几年一直没有5年期的大额存单。”招行客服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,手机端3年期的大额存单也的确没有额度了,如果需要3年期的大额存单,可以单独联系下地区分行看是否有额度。
当记者追问是否停售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时,该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目前只是暂时停发,后续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动态调整。
而据此前公开信息显示,去年初招行发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在2.9%附近,仅过去一年,该行不仅大额存单产品期限缩减,相关利率也逐步下调。
业内人士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分析表示,此前长期限定存产品利率较高,同时居民储蓄也各种创新高,银行吸收的存款很难贷出去,还要额外付出高利息,银行自然不想再运营相关产品。
“现在银行通过降利率已经不能解决问题,所以干脆搞停发。之前已有部分银行停发5年期定存产品,招行只是步子迈得更大一些,干脆3年、5年全停了,这也和银行近年来净息差持续承压有关。”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。
据招行年报显示,截至2023年末,该行净息差为2.15%,同比下降0.25个百分点。
“今年按照董事会过紧日子、严日子的要求,降低各项成本费用开支,通过降本增效,促进收入增长。”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,招行行长王良袒露心声。
对于今年息差走势,招行副行长彭家文表示,去年贷款重定价等因素对银行息差的影响在今年还将继续释放,多重因素叠加下,因此预计今年净息差将持续面临承压的情况,但环比上会逐步趋缓。
彭家文认为,今年一季度息差压力可能是全年最大,但今年的息差水平可能是未来几年的相对底部。
利率优势甚微
招行停售长期限大额存单并非个例。在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了解到,在股份制银行方面,中信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无大额存单额度,目前仅有定期存款。
兴业银行客户经理也对记者表示:“5年期大额存单停售很久了,3年期只有可转让的大额存单。”
“3年期可转让大额存单利率是2.6%,我行50元起存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是2.6%,门槛低很多,您可以考虑定期存款。”兴业银行客户经理向记者推荐产品表示。
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相关产品
相较股份制银行,国有大行中依然有大额存单产品发售。
其中,工商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:“我行还有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,20万元起存,不过利率与普通定期存款一样,3年期为2.35%、5年期为2.4%。300万元起存,3年期利率也是2.35%。”
工商银行大额存单产品
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方面,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.35%,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.40%。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方面,记者暂未找到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。
“存款利率下行,客户对保险的接受度逐渐提高,其实就是为了锁定利率。不过最近大额存单都不用抢了,因为利率已经没有优势了。”上述工行客户经理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透露,因去年多次降息,客户挪储到每年3%复利的保险产品人数较多,因此今年下半年3%的保险复利产品或将降至2.5%。
此外,该客户经理提到,现在主要就是卖保险还有黄金。
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在研报中也表示,伴随存款利率降至3%以下,居民对于具有收益确定性的保险储蓄类产品需求持续旺盛,而产品预定利率变化也不会改变保险收益确定性这一稀缺特点。
不过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提醒到,“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,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,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。”
“总体而言,投资者应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,来综合进行资产配置。如果追求稳健收益,可以在存款之外,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、货币基金以及储蓄国债等产品。”董希淼表示。
以量补价提升净利息收入
近年来商业银行加大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,营收、利润增速和息差都有所下滑。从近期银行年报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,整个银行业全面进入“低息差、低利润、低增长”的状态。
“截至2023年末,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下降至1.69%,首次跌破1.7%关口。从近日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看,上市银行净息差普遍出现下降,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降幅在16—31个基点。”董希淼分析称,总体而言,2024年商业银行仍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,以进一步压降资金成本,减缓息差缩窄的压力。
“除了下调存款利率之外,商业银行还应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,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。”董希淼表示。
但周茂华认为,随着疤痕效应减弱,经济稳步复苏,居民和企业信心恢复,金融市场情绪回暖,居民风险偏好逐步恢复有助于存款结构恢复至常态。
“就银行本身而言,可通过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破解负债成本上升、净息差压力等问题。”周茂华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。
谈及未来银行的发力点,周茂华认为,商业银行在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,避免高息揽储的情况下,可根据存款市场及自身经营情况,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,为存款产品合理定价。同时顺应市场需求加大财富管理、零售等业务发展,稳步提升轻资产与轻资本业务比重,增强客户粘性,降低综合负债成本。
“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恢复向好,商业银行在减缓净息差收窄压力方面,应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,尤其是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,重点做好‘五篇大文章’,挖掘新的增长点,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提升净利息收入;另一方面,要致力于提升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,通过产品、服务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客户忠诚度,进而持续降低负债成本。”董希淼建言。
“另外,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银行的支持股票每日买入好的时间点,通过调整政策利率、加大流动性支持等措施,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,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动性和稳健发展的持续性。”董希淼补充道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本站将立刻删除。